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1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按照統籌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要求,實施定向調控、註重標本兼治,推動經濟優化升級。會議強調,建設長江經濟帶,要註重發揮水運運量大、成本低、節能節地的優勢,抓好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6月11日中國政府網)
      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規劃的建設長江經濟帶,以及抓好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事項,是一項關係我國長江區域經濟發展和我國未來發展的重大決策,也是一項關係民生福祉的重大決策,值得深入解讀。在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當下,中央政府做出上述決策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和現實內涵,是我國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
      改革開放三十餘年來,我國經濟成就舉世矚默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革開放事業正向縱深邁進,然而,在改革開放和發展過程中也帶有諸多的現實困惑和難題。一者,整體上面臨的區域瓶頸,長期未能有效解決。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東中西部地區和城鄉經濟的發展仍存在較大差距,這也是現代化建設最大的難題。從城鄉看,2012年,6億多農民與6億多城鎮人口的收入差距超過3倍;從區域看,東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平均超過8000美元,中西部最低的地方只有1000多美元。區域發展差距是巨大的,逐步縮小這兩大差距,是發展的潛力和富民的動力,也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一大瓶頸。
      二者,不容忽視的環境資源透支是瓶頸。我國三十年來的高速增長基本建立在粗放型經濟的基礎上,企業和生產力的發展,多採取的是“三高”模式,勞動密集型和損害環境資源的經濟發展比較普遍。近年來,一些地方災害頻仍,大氣、水體、土壤等環境資源日益惡化,正是粗放的發展模式帶來的後果。一組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在113個環保重點城市中,79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33個城市空氣質量超標;我國七大水系中,長江和珠江水質良好,淮河為輕度污染,黃河、松花江和遼河為中度污染,海河為重度污染。這些現實問題已迫在眉睫,不僅嚴重制約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更對決策者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解決發展難題和發展困惑已時不我待,中央政府部署和決策的長江經濟帶建設,以及打造立何交通走廊的規劃,無疑釋放出一個積極的勇敢挑戰、解決現實難題的強烈信號。我國長江流域發展潛力巨大,但在多年改革開放過程中存在經濟結構不合理、生產力釋放和地域經濟獨特性發揮不夠的問題,長江經濟帶的規劃實施尤其是立體交通走廊的“設計”,將大幅度釋放地區地域經濟正能連將發揮一個繼“珠三角”之後的撬動我國經濟增長點的“第二經濟增長極”功能。尤其是“立體交通走廊”的構想和實施,將一下子扭轉地區和部分省份交通運輸領域的“高耗費”現實。據悉,長江立體交通走廊設計規劃中,重點打造和突出的是“航道”、“水路”建設,以及鐵水、空鐵、公水等多式聯運,眾所周知,水路航運是一種“最經濟”、“最綠色”的模式,這一交通模式的重點引入併成為交通主導,將極大地有利於節約能源,為社會民生長遠發展做好“資源儲備”,有利於打造地方低碳經濟,並最終對整個長江流域乃至中西部經濟模式產生重要輻射和影響。
      構築“長江流域立體交通走廊”的長遠構想已經落子,中央政府給國內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江流域的發展,描繪出來的是一幅令人心動的最美髮展畫捲,對此,我們應該有充分的信心,也應該具有十足的信心。在多年來改革開放發展的巨大成就基礎上,經濟結構和經濟模式的調整已勢在必行,這不僅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對於長遠社會民生髮展也是一個利好信號〃畢曉哲)   (原標題:“立體交通走廊”為發展描繪最美畫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h22fhlur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