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剛剛過去的2014年被譽為互聯網金融爆發的元年,全國P2P(網絡小額借貸)平臺增至2358家,平均每天新成立6—7家。但在高速發展背後,平臺老闆跑路的戲碼頻頻上演,給投資者帶來巨額經濟損失。在發展初期,P2P網貸平臺通常採用哪些手段非法集資?而2015年即將上線的P2P網貸風險信息共享系統又會帶來哪些新變化?
  據統計,截至2014年12月,出現提現困難、倒閉、跑路等問題的P2P平臺已達338家,主要分佈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其中最短命的台州恆金貸,註冊資金5000萬,上午上線,下午負責人便關門走人。在問題平臺中,老闆“詐騙、跑路”出現的頻率最高,占比約為57%,其次為因投資者擠兌而出現的“提現困難”,占比約32%。
  記者從多家問題公司的網站上看到,其所推出的理財產品無一不是充滿“誘惑”的“高收益”。不少公司推出的理財產品,基本預期收益率都達到20%以上,並承諾“保本保收益”;而一些當天負責人即跑路的網貸公司,產品更是打出日收益8%的高利率。
  P2P老闆跑路事件為何頻頻出現?騙子行騙又多採取何種手段?記者調查瞭解,揭秘騙子如下慣用招數:
  【偷梁換柱】在P2P網貸圈內,“老賴”專指那些借錢不還、攜款跑路的貸款人和平臺負責人。雖然投資前,投資人會在公安部門公佈的數據中查找平臺法人是否有過涉嫌犯罪的“前科”,但“老賴”只需“偷梁換柱”便可矇蔽投資人的眼睛。
  【口蜜腹劍】如果一個平臺持續平穩運營一段時間,且通過P2P網貸給投資人帶來切實的回報,往往投資人、平臺負責人會把彼此看做“一條船上的戰友”;緊急情況下,甚至撇開平臺,私下相互借款,投資人久而久之也就放下戒心。
  【狡兔三窟】記者瞭解到,很多P2P網貸公司多為一地註冊,卻在另一地運營,不便於投資人考察公司的實際情況;一旦發生問題、東窗事發,案件往往牽扯多個地區,給公安機關立案和調查帶來很大困難。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王素珍近日透露,互聯網金融專業委員會正在研究P2P網貸風險信息共享系統,計劃2015年年初上線,向業內企業提供信息服務。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如果P2P網貸風險信息共享系統上線,將有助於平臺提高借款效率和整體的風控水平。
  同時,專家表示,互聯網理財越來越被大眾所接受,但互聯網理財市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百姓在選擇網絡理財產品時,除了考慮收益率外,還應當綜合考慮平臺資質和項目風險,保證資金安全。  (原標題:有網貸公司“狡兔三窟”矇蔽投資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h22fhlur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